|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结合BI-RADS分级对乳腺癌及其病理分型的诊断272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乳腺癌及其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BT和BI-RADS,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BI-RADS分级、DBT结合BI-RADS分级对乳腺癌及其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9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良性肿块25例,乳腺癌73例;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6%、95.92%、92.00%高于DBT的71.23%、73.47%、48.78%和BI-RADS分级的72.60%、76.53%、52.38%(P<0.05);73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黏液腺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DBT结合BI-RADS分级对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浸润性小叶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00.00%、85.71%、92.31%高于DBT的37.50%、86.67%、28.57%、61.54%和BI-RADS分级的50.00%、91.11%、28.57%、46.15%(P<0.05)。结论 DBT结合BI-RADS分级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乳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判断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是主要集中于女性群体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1-2]。乳腺癌在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察觉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3]。在早期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并明确分型有利于后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通常采用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癌,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4]。现阶段,探寻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的优劣仍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因此,本研究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摄影(DBT)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乳腺癌及其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BT和BI-RADS,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病灶均为单侧、单发,年龄29-67岁,平均(48.12±7.14)岁;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22.41±1.84)kg/m2。纳入标准:①存在疑似乳腺癌表现;②行DBT和BI-RADS前未接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手术等相关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既往乳腺疾病史者;②乳腺假体植入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认知及神经功能障碍者;⑤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 1.2方法 使用Siemens Mammomat Inspiration乳腺X线摄影仪,常规拍摄双侧乳腺头尾位和内外侧下位片。DBT检查成像中,先保持X线管以0°为中心进行预曝光,进而确定的正确曝光参数,随后在-25°—25°范围内对乳腺进行扫描,每旋转2°低剂量曝光1次,管电压27kV,管电流223.2mAs,DBT扫描时间为每幅图5s,在10s内可获得层厚为1mm的DBT重建影像。使用PHILIPS iU-Elite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及腋下区等准备,使用频率8-14MHz的高频探头进行扫描。将乳头作为中心,采用横切、纵切、放射状、反方反射状、斜切等多个切面对乳腺的四个象限进行扫查,以确保不留盲区。确定病灶位置后,从不同切面及角度观察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界、形态、纵横比、微钙化、内部回声、后方声影及周围回声改变等特征,常规保存图像,并依据BI-RADS分类标准将病灶分类。 1.3图像分析 由1名主治医师及1名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分别阅片,进行评价分析,对影像质量进行判断,并根据BI-RADS分类标准作出判断。BI-RADS分类标准:1类:阴性,未发现病灶,基本无恶性可能性;2类:良性病变,无恶性特征;3类: 良性可能性大,无恶性病变征象;4类:可疑恶性病变,其中4a:低度恶性,存在1项低度恶性可疑特征;4b:中度恶性,存在2项低度恶性可疑特征;4c;高度怀疑恶性,有3项低度恶性可疑特征;5类:高度恶性,包含2项及以上高度恶性可疑特征;6类;恶性病灶。本研究中将1-3类划分为良性,4-6类划分为恶性。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结果。②比较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③比较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胖使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结果 98例疑似乳0腺癌患者经病理结果证实,良性肿块25例,乳腺癌73例。73例乳腺癌患者中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黏液腺癌7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 2.2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结果的比较 98例疑似乳腺癌患者,DBT诊断良性肿块41例,乳腺癌57例;BI-RADS分级诊断良性肿块42例,乳腺癌56例;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良性肿块25例,乳腺癌73例。见表1。 表1 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结果的比较
2.3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 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6%、95.92%、92.00%高于DBT的71.23%、73.47%、48.78%和BI-RADS分级的72.60%、76.53%、52.38%(P<0.05)。DBT、BI-RADS分级、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
2.4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结果比较 73例乳腺癌患者,DBT诊断导管内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39例,黏液腺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BI-RADS分级诊断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41例,黏液腺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导管内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黏液腺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DBT结合BI-RADS分级对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浸润性小叶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00.00%、85.71%、92.31%高于DBT的37.50%、86.67%、28.57%、61.54%和BI-RADS分级的50.00%、91.11%、28.57%、46.15%。见表3。 表3 DBT、BI-RADS分级及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比较
2.5病例分析 病例1,女,47岁,DBT显示病灶边缘可见多发毛刺影、分叶,肿块内钙化灶清晰,乳腺导管受侵增粗,右侧乳头凹陷改变,病理结果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见图1。 病例2,女,53岁,DBT显示病灶边缘清晰,与乳头牵拉凹陷,病理结果为右乳导管内癌。见图2。
3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也是女性肿瘤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5]。近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隐匿性高、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6-7]。临床研究发现[8],中晚期乳腺癌生存率远低于早期乳腺癌。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关键,有利于提升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寻找准确、便捷的方法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确定病理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广泛应用影像技术检查乳腺癌,影像学检查已成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乳腺X线摄影具有快捷、方便、软组织分辨率高、对微小钙化敏感等特点,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但乳腺腺体组织的重叠效应无法清楚显示病灶,还可能出现恶性病灶特征的假象,造成假阳性,严重影响了诊断的灵敏度[9-10]。DBT是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乳腺三维重建成像技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乳腺进行投影成像,进而获取不同投影角度下的投影数据,并进行重建,获得乳腺不同深度层面的影像[11]。DBT的空间分辨率、对比度明显提升,有利于避免纤维腺体组织对病灶的重叠,帮助区分病灶边界,更好地反映病灶形态、内部密度特征,最终提升乳腺癌的检出率。临床研究发现[12],DBT诊断早期钙化性乳腺癌的特异度及敏感性较高。超声BI-RADS分级是临床诊断乳腺癌常用的超声诊断技术,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BI-RADS诊断及分级标准逐渐提高,BI-RADS分级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信息,有利于判断乳腺肿瘤的性质,但其具有主观性,且乳腺癌类型多样,超声图像的表现也存在差异,降低了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率[13-14]。 本研究中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BT、BI-RADS,提示DBT结合BI-RADS分级的诊断效能优于DBT、BI-RADS,这可能是因为,乳腺癌自身特点和DBT、BI-RADS分级各自条件所限,DBT和BI-RADS分级在乳腺癌诊断中各有不足点。DBT对缺少影像学特征改变的隐蔽性乳腺癌诊断不明确,利用超声BI-RADS分级可以反映病灶的血流信号、弹性,有利于病灶的诊断。此外,致密型乳腺内的小病灶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表现不明显,通常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缘模糊的低回声病变,不易与部分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区分,相比之下,DBT能够清楚的显示这类病灶的形态、病灶内微小钙化和邻近结构。DBT结合BI-RADS分级不仅可以克服DBT对隐蔽性乳腺癌诊断的不足,又可以避免BI-RADS分级对致密型乳腺内的小病灶乳腺癌漏诊、误诊的风险。临床研究发现[15],在DBT重组的断层图像中,边缘层面远离中央层面,仅包含少量病变结构,对图像的深度分辨率造成了严重影响。缺失的病变影像信息会对诊断过程造成误导,进而影响病理分型的诊断。本研究乳腺癌病理分型进行研究发现,DBT结合BI-RADS分级对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浸润性小叶癌的检出率均高于DBT、BI-RADS,表明DBT结合BI-RADS分级有利于临床诊断乳腺癌病理分型。 综上所述,DBT结合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乳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判断提供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肖玲佳, 王志强. 超声联合BI-RADS-US在乳腺癌手术的应用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 24(6):1247-1248. [2] 李蓉, 宋建波, 芦莹, 等.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及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0):1670-1672. [3]黄少欣, 张玉梅. 晚期乳腺癌的内科治疗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9, 59(28):100-103. [4]林周谊, 张群霞, 冉海涛.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 26(7):552-555+560. [5]王梦申, 王遥佳, 王墨之, 等. 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评估研究进展[J]. 临床军医杂志, 2018, 46(6):724-726+729. [6]张敏璐,彭鹏,吴春晓, 等.2008—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4):315-320. [7]刘中, 李希宁, 罗志琴, 等. 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与乳腺癌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 2017, 32(5):446-448. [8]张建兴. 多种影像学方法在中国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9):1365-1368. [9]汤伟, 杨孟, 高毅, 等.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效能对比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11):813-818. [10]Asbeutah AM, Karmani N, Asbeutah AA, et al. Comparison of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and Digital Mamm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Kuwaiti Women[J]. Med Princ Pract, 2019, 28(1):10-15. [11]Skaane P, Sebuødegård S, Bandos AI, et al. Performance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using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Oslo Tomosynthesis Screening Trial[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8, 169(3):489-496. [12]Bahl M, Gaffney S, McCarthy AM, et al. Breast Cancer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2D Digital Mammography versus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for Screening-detected and Interval Cancers[J]. Radiology, 2018, 287(1):49-57. [13]李敏, 邹辉, 王涛, 等. 超声BI-RADS分类数据系统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5):1073-1075. [14]张新艳.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类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22):3695-3696. [15]郑道明, 罗艳, 詹亚琨, 等. 数字化乳腺断层成像摄影与普通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 江西医药, 2019, 54(7):855-857.
文章分类:
优秀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