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型钛板应用于口腔颌面多发骨折的治疗价值观察163
【摘要】目的:探究微小型钛板应用于口腔颌面多发骨折的治疗效果,以便为今后该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在2018.02-2019.02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32例患者给予传统内固定治疗,后者32例患者给予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3.7%)与对照组(7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明显促使并发症率下降,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促使伤口快速愈合,有效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面部功能与结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微小型钛板;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治疗价值;观察
口腔颌面多发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人的颌面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口腔颌面损伤通常会伴有颌骨骨折,该病主要是由于暴力撞击引起的。通常在建筑工地、矿井、山石场、交通运输等工作的时候容易引发该病[1]。近年来,口腔颌面多发骨折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因此,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提高预后效果。针对该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并发症较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随着医疗技术与医疗材料的改进与完善,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该病治疗中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并发症较少,能够促使颌面功能快速恢复,且外观形态恢复良好[2]。在本次研究中,对64例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01-2019.01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32例患者给予传统内固定治疗,后者32例患者给予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年龄跨度为21-67岁,平均为(43.6±3.4)岁。2处以上骨折17例,3处以上骨折11例,4处以上骨折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伤9例,工伤5例,运动伤3例。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7例、15例,年龄跨度为22-68岁,平均为(44.2±3.6)岁。2处以上骨折16例,3处以上骨折13例,4处以上骨折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坠落伤8例,工伤6例,运动伤4例。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治疗,需要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给予合理药物治疗。采用复位与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处理。 实验组给予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1)针对颌面外伤的治疗。由于患者会出现大量出血,组织移位比较明显,口腔内存在凝血块与异物等情况,对呼吸道造成堵塞,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窒息。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者口腔进行及时有效的强力,对鼻腔或咽喉部位的异物彻底清除,并将后坠的舌头牵出,将下坠的上颌骨骨块悬吊处理,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性,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予气管切开进行气管插管处理。另外,需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避免出现休克情况。对患者的各项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必要的时候可以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平稳患者生命体征,待病情稳定后及时给予清创缝合处理。等患者的身体状态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能够接受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可以开展手术复位治疗,给予内固定处理,能够促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对解剖部位进行复位固定,对咬合功能与面部外形进行恢复。(2)在进行多发骨折治疗的时候,需要给予鼻腔插管全身麻醉处理,采用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上颌骨或者合并颧骨骨折的患者,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适当的选择手法复位,或者给予口内切开复位、微小型钛板内固定等。口外切口通常在原来的外伤裂口上进行半冠状切口处理,在隐蔽处进行小切口复位内固定处理。针对下颌骨骨折患者,骨折线在正中与颏孔区的部位,切口需要采取骨折区口内前庭沟黏膜切口。在下颔角区骨折断端应及时恢复解剖对位,选择相应形状的钛板将其放置在骨折线两端,通常放在根尖下放,下颌角骨折需要放置在磨牙与外斜线之间的骨平台上。并需要采用钻头进行钻洞处理,将钛钉旋转其中。钛板数量与形状需要根据骨折形状与部位等合理选择,以便确保钛板符合需求,提高舒适度。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术腔进行冲洗,对切口进行严格缝合处理,术后需要给予合理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加强护理干预,避免出现感染。在术后1周拆线,术后如果发现患者咬合功能恢复不够理想,可以采用橡皮圈弹性牵引固定,时间维持3-5周,以便达到咬合功能恢复完全为止。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需要对所有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与记录。对患者随访3-6个月,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在疗效标准中,治愈:患者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张口度恢复正常,面部对称。显效:患者咬合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张口度趋于正常,面部基本对称。有效:患者咬合功能与张口度有所好转,面部细微不对称。无效:咬合功能与张口度无改变,面部不对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3.7%)与对照组(7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64例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在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中给予微小型钛板治疗,其疗效显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口腔颌面多发骨折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错位愈合、延期愈合、骨不连等的,需要提高微小型钛板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口腔颌面多发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明显促使并发症率下降,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促使伤口快速愈合,有效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面部功能与结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曹会萍.微小型钛板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多发骨折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8(07):110-111. [2]胡超,肖金刚,胡文健,等.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颌骨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1):1610-1615. [3]陈春艳,鲍海宏,曹志强,等.3D打印技术在领面邵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1):101-102.
文章分类:
优秀论文
|